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

雞籠

雞籠

基隆!用台語唸音似「加人」(多人),也真的是人口密度相當高的地方,而基隆早先的名字是「雞籠」,面對著不是山就是海的山城房舍,雖說有依山傍海的好景緻,但是櫛比鱗次、參差不齊沿坡而築的房屋,多人居住的情況下空間自然減少,「雞籠」貼切的形容出港都基隆裡的樓房屋宇,猶如籠子般狹小。基隆是著名的雨都,陰鬱的天空總是淚眼汪汪,雨下個不停,在基隆住了數十年,對於長久以來的綿綿細雨或是滂沱大雨早已司空見慣,還會開玩笑的對人說,是基隆人就不要怕下雨,怕下雨怎做基隆人?雖然這樣說,可是因為我家在山區,下雨濕氣更加重,才剛粉刷過的牆壁,不用幾月的時間雪白簇新的牆面就會發霉,留下變黑的污跡,然後起泡、龜裂、駁落,又需要大費周章的粉刷了。也由於體質敏感的關係,每當感覺到骨頭酸痛時,馬上知道快要下雨了,因此有時還是難免會惱怒基隆的多雨。
  說起基隆當然不能忽略聲名遠播的廟口,「廟口」因位於俗稱「聖王廟」的「奠濟宮」前而得名,周圍有許多傳統口味的小吃攤,每逢假日總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紛至沓來,不計里程的迢迢而至,忍受塞車、排隊之苦,在人潮中擠來擠去只為了能一飽口福,吃過一攤又換下一個攤位,嘴巴不曾休息的享受那令人垂涎的天婦羅、豆簽羹、奶油螃蟹、泡泡冰各式各樣極富特色的地方小吃。但是我在基隆住久了,倒很少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去廟口大快朵頤一番,也許是近在咫尺,反而不覺得廟口的小吃有那麼引人注目,認為人們有些過度誇大渲染、言過其實。
如今搬離基隆快三年了,人真奇怪,對於近在身邊的不稀罕,遠在它處的就稀奇、珍貴起來。基隆的房子跟現在住的地方比較起來,其實大小相差不多,反倒是在山與海稱襯托下的房子景觀獨特、別具一格。本來腦怒基隆的多雨,現今居住在朗朗烈焰下,我那天氣預報的異稟天賦並未消失,還多增加汗流浹背的悶熱,不禁懷念起雨都基隆,還是陰雨綿綿的氣候較涼爽怡人。
離開之後才深刻體會到廟口小吃的美味及獨特,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,用新鮮鯊魚漿製做成後用花生油油炸再沾上特製的甜辣醬的天婦羅、取自豬的前腿肉,加醬油、冰糖、調味料等,再以小火慢慢熬燉而成得豬腳、用錫箔紙將螃蟹與奶油、醬汁、洋蔥、蒜頭包在一起烤的奶油螃蟹、鼎邊銼、碳烤蚵仔煎、紅燒鰻魚羹等。這些致使廟口人潮絡繹不絕的功臣,叫人回味無窮,加上現在廟前廣場進行過翻修整建的工程,逛起來俐落許多不再那麼寸步難行了,所以只要有假期,最想去的地方是基隆廟口,吃那別處無法相比的道地口味,屬於我的故鄉讓人引以為傲的廟口小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